量子傳感器使微型核磁共振設備成為可能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科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成像方法,常用于不損壞組織和結構的情況下將研究對象可視化。該技術在醫學領域更為人所知的名稱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將患者移入大型電磁鐵的孔中。
腫瘤的發展始于身體細胞內的微小變化,最小尺度的離子擴散對于電池的性能至關重要。到目前為止,傳統成像方法的分辨率還不夠高,無法詳細表示這些過程。由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TUM)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了金剛石量子傳感器,可用于提高磁成像的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