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 來源:NiceHMS 作者:
印度醫療器械行業持續強勁增長,預計產值到2030年將從120億美元增至500億美元,凸顯了印度本土的國產器械競爭力強。印度聯邦政府的MedTech Mitra(醫療科技伙伴)計劃進一步支持這一增長。印度醫院優先考慮印度本土制造的醫療器械而不是進口器械,既可以降低器械采購成本同時還刺激本地產業的創新。解決進口和本土器械價格差異、確保質量并隨著時間的推移維護保養進口器械所面臨的挑戰都是本土器械產業迎來機遇的至關重要原因。越來越多的印度醫院轉向印度本土生產器械既符合實現全民健康覆蓋的更廣泛目標,也為印度的醫療保健生態系統提供可持續且有彈性的解決方案。
印度醫療器械行業正在經歷快速增長,與進口同類產品相比,印度國產器械的性能相當。到2030年,預計進口醫療器械的數量將減少35%,出口將增加34億美元。
鼓勵醫療器械國產化創新
印度的醫院開始重新考慮其采購策略,并轉向使用印度本土制造的醫療器械。這種轉變不僅會降低成本,還會鼓勵印度醫療器械的創新。目前,許多印度醫院選擇翻新的外國醫療器械,如核磁共振儀、CT掃描儀和心臟導管插入實驗室(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Cath Labs),主要是因為購買全新的外國醫療器械的成本過高。未來,印度醫院將會優先購買印度本土生產的醫療器械,而不是翻新的替代品,特別是在初始階段。
解決價格差異并確保質量
進口醫療器械的價格往往過高。例如,2014年,印度政府對冠狀動脈支架的定價進行了監管。此后,許多印度支架公司開始在印度本地生產支架,甚至開始出口,展示了印度支架的質量與外國同業技術不相上下。過去十年觀察到的積極成果有望擴展到所有其他類別的醫療器械。印度政府對廣泛的醫療器械定價缺乏監督或控制對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構成了挑戰。
隨著時間推移維護保養進口器械的挑戰
影響醫院選擇進口器械的一個關鍵問題是人們認為進口醫療器械的使用壽命更長。然而,最近的趨勢表明,這些進口器械在7到10年后就不再得到外國生產企業的售后支持,從而導致它們不再得到應有的維護和保養。印度有大量昂貴的醫療器械在十年后往往就無法實現收支平衡,而且醫療器械提供的保修期往往也不會超過2至3年。綜合維護合同(Comprehensive Maintenance Contracts,CMC)產生的費用相當于購買價格的10%。因此,在投資昂貴的進口機器時,導致財務損失的因素包括缺乏外國生產企業的長期支持、保修期不超過三年以及相當于機器每月分期付款的CMC成本。因此,在最初的三年之后,醫院發現自己每月支付雙倍的分期付款,從長遠來看,選擇進口器械在經濟上不太可行。
結論
總之,印度本土醫療器械行業的快速成長為印度醫院積極采購本地制造的醫療器械提供了重要機會。通過優先考慮印度制造的醫療器械,醫院不僅可以為本土醫療器械行業的增長做出貢獻,還可以確保長期的成本效益和創新。印度政府對監測和監管價格的干預將在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與國家更廣泛的醫療保健目標保持一致。向印度本土醫療器械的轉變不僅是經濟上的當務之急,也是邁向可持續和有彈性的醫療生態系統的戰略步驟。
Source: NiceH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