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插天天舔-天天插视频-天天插日日射-天天插日日操-国产剧情麻豆-国产剧情精品在线

TEL: 138 2641 2791

上市標準趨嚴?2023年醫療器械上市企業僅新增6家!

發布時間:2023-12-28 來源:醫療器械創新網 作者:

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快速發展,2022年,醫療器械主營業收入達到1.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顯著高于醫藥工業整體增速,為全球市場增速的3倍,市場份額超過全球市場三分之一,中國僅次于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

我國上市醫療器械企業截止2023年底已達172家,其中A股上市企業 129 家,港交所上市企業 39家,納斯達克上市 4家企業。

此外,2023年新增上市企業6家 ,分別為:杭州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港通醫療設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安杰思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從上市板塊類型來看,科創板為2家,主板為1家,創業板為2家,北京證券交易所為1家。

2018-2023年新增醫療器械上市企業情況(單位:家)

image.png

2023年上市企業、財報數據雙雙下跌

從上市時間看,2020-2022年三年高峰涌現。自2011年起,醫療器械企業上市活躍度逐漸上升,2020-2022年國內醫療器械行業迎來上市熱潮,三年間上市企業合計數量占總數的比重達到近一半。而2023年上市數量相較于2022年回落22%。

2013-2023年醫療器械上市企業數量(單位:家)

image.png

而2020-2022三年間受疫情影響多家IVD企業加速涌現,但隨著疫情退去,IVD領域企業上市潮也遇冷,今年中國IVD企業竟無一家登陸A股市場(僅有艾迪康6月登陸港股),反倒是有數家IVD企業IPO終止。

2019-2023 IVD領域上市企業數量統計(單位:家)

image.png

2023年上半年,據公開數據顯示,國內137家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營收總和為1652.93億元,低于2022年上半年總營收。

有2家百億級的企業,分別為邁瑞醫療與人福醫藥,有38家企業2023年上半年營收介于10-100億之間;

有73家企業營收同比增長為正增長,占比過半,營收同比增長率過百的企業有1家,為山外山,營收增長率為157.13%,主要系報告期內山外山血液凈化設備在國內外醫院的認可度逐年提升,銷售覆蓋范圍擴大所致;

有5家企業歸母凈利潤超過10億元,分別為邁瑞醫療、人福醫藥、魚躍醫療、萬泰生物、上海萊士;有14家企業歸母凈利潤為負,約占10%;

有14家企業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率過百,占比約為10%,有68家企業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負增長,占比近一半。

地域省份分布,南方區域活躍度高

從所屬地域看,南方地區活躍度較高。目前醫療器械領域上市企業中,廣東省上市企業29家,上海市上市企業24家,江蘇省上市企業21家,浙江省上市企業19家,以上四地上市企業占全國總數的53.9%。北方地區以北京市、山東省兩地較為突出,北京市上市企業22家,山東省上市企業10家,兩地上市企業占全國18.5%。

image.png

IPO排隊情況一覽

目前各板塊醫療器械IPO正在排隊中的企業有3家,分別是:北京天助暢運醫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思哲睿智能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汕頭市超聲儀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今年IVD領域終止IPO的企業有8家,還有一家退市。終止IPO的企業有,麗珠集團、北京全式金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榮盛生物、廈門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聯川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翰盛泰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雅睿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碩華生命科學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image.png

10月12日,泛生子發布公告,宣布已正式簽署私有化合并協議,對應泛生子交易估值約為1.26億美元(約9.2億元)。將從納斯達克退市。

醫療器械資本“寒冬”來臨

被稱為“資本寒冬”的2023即將進入尾聲,對于醫療投資,究竟是“進入寒冬”還是“回歸理性”,尚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醫療反腐、投融資比例下降

今年上半年的醫療產業,上演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刮骨療毒”,密集出臺的醫療反腐政策,給整個行業帶來巨變。作為產業鏈的資本環節,也必然不會脫離關系。“經過這次反腐,一些醫療企業利潤勢必受到影響,在自有資金收緊的情況下,創投這種非主營業務板塊,會成為首當其沖被砍的業務線。”有業內專業人士這樣評價。

根據《2023年H1全球醫療健康產業資本報告》,上半年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總額約56億美元(約410.51億人民幣),同比下降約43%。其中,國內醫療器械領域融資總額環比下降48%。融資環境的不算樂觀,也意味著資本寒冬仍在繼續。

今年以來,醫療投資整體處于收縮和觀望的狀態。一方面,這是在過去兩年投資熱潮之后的理性回歸,決策速度顯著放緩,投資數量和投資金額普遍減少。

港股上市速度放緩

受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等諸多不確定因素打壓,今年第三季度全球首次公開發行(IPO)活動較為疲弱,香港市場在全球IPO排名中也跌至第八位。

畢馬威在近期發布的《中國內地及香港IPO市場2023年第三季度回顧》報告中指出,香港IPO市場在短期內仍面臨挑戰,主要原因是利率持續高企和經濟增長放緩。這些因素對投資者信心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導致全球IPO活動整體不景氣。然而,香港IPO市場的潛力和機遇依舊存在,積極因素已在逐步增加。

第五套標準趨嚴?

上交所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和港交所“18A上市規則”的推出,對創新生物醫藥企業給予了更多包容性制度支持,也為醫療健康行業帶來了歷史性機遇,但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對醫療健康企業在尋求IPO過程中的合法合規性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今年六月市場傳聞稱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或將趨于收緊,監管將對采用第五套上市標準遞交材料申報的企業從嚴審核以來,選擇該標準申報IPO的企業進程就備受市場關注。

從下半年科創板醫療健康上市企業來看,無論相關傳言是否屬實,產品未來市場空間被重點關注及踩雷“銷售費用”比例過高的這兩大問題一定程度上或都構成了對公司上市進程的阻礙。此外,對于醫療創新器械企業而言,如果一直是虧損狀態,其上市的難度也確實比創新藥公司更大。

而對于科創板第五套標準,在整體審核節奏階段性放緩且選擇該標準上市的企業確實表現不佳的情況下,監管層重新考量這類企業的上市,確實在情理之中。此外,也有投行人士指出,科創板第五套標準本就不是普適的,當下更多可能是給明星項目留著口子。大量所謂的符合第五套標準公司,其實還沒發展到適合成為上市公司的階段。

關鍵詞標簽 / keyword ta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