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插天天舔-天天插视频-天天插日日射-天天插日日操-国产剧情麻豆-国产剧情精品在线

TEL: 138 2641 2791

“走出去”效應初顯威 醫療器械迎黃金發展期

發布時間:2024-01-26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

       近年來,隨著國家醫療政策的改革以及國內企業在技術研發及產業應用方面的不斷突破,我國醫療器械產業正進入黃金發展期,尤其是“走出去”戰略令醫療器械產業插上了新的“翅膀”。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在2023年,部分醫療器械公司雖然國內業務出現緩慢增長或是下滑,但海外業務卻呈現較快增長勢頭,不少公司海外業務增速超過30%,以此帶動了公司整體業績的提升。

  醫療器械相關公司在出海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時,政策面更是積極支持企業“走出去”。在2023年底時,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北京聯合召開推進醫療裝備發展應用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強調繼續支持醫療創新、共同推動優秀醫療裝備“走出去”。

  海外市場增速強勁

  目前,雖然A股醫療器械企業的2023年年報尚未披露,但從目前已披露的2023年前三季度業績來看,不少醫療器械企業的海外銷售極為火熱,不少公司都有30%以上的增幅,這一成績在當下的環境中并不容易。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走進了新產業的儀器生產車間,證券時報記者看到,一排排的工作人員正在細致地將一個個零件組裝起來,其中不少儀器就是出口到海外。對于其中一款旗艦型儀器,新產業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張蕾表示,“這款儀器的裝配要求很高,因為它擁有2萬多個零部件,如果沒有專業培訓,普通人就是把它拆下來也裝不回去,它的裝配難度很大。”

  據了解,新產業作為體外診斷產業的龍頭企業,早在2010年時就已布局海外市場。張蕾表示,目前,公司已經與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理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在海外9個國家設立了子公司。得益于較早的海外市場布局,新產業海外市場的增速高于國內市場。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國內市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4.15%,海外市場則同比增長31.66%。

  不僅是新產業,在近期舉辦的一場醫療健康公司路演和投資者交流會上,邁普醫學董事會秘書龍小燕告訴記者:“公司自2011年開始進軍海外醫療器械市場,開啟了國際化發展之路。截至目前,公司已成為國內少數進入全球高端市場的醫療器械企業之一,公司產品先后出口至歐洲、南美、亞洲、非洲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長超30%。”

  “2022年時,我們就開始恢復參加國際大型展會,受到了大量國際經銷商的關注,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新推出的腦膜膠和可吸收再生氧化纖維素止血產品,他們很驚訝,疫情防控了兩年,看到一個來自中國的企業推出了兩個全球神經外科的大單品。”龍小燕說。

  同時,中國醫療器械企業龍頭邁瑞醫療的海外增速同樣喜人。資料顯示,邁瑞醫療國內市場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1.4億元,同比增長19.1%,其中第三季度增長4.7%;而國際市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1.6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第三季度增長23%。

  邁瑞醫療表示,雖然海外市場整體低迷的經濟形勢和仍處高位的美元指數對整體需求的壓抑依然存在,但得益于公司在海外的高端客戶群突破和加快推動本地化平臺建設,國際市場第三季度增長顯著提速,其中發展中國家增速進一步提升至30%以上。從產線角度看,國際體外診斷、生命信息與支持產線第三季度增速也分別超過了40%和20%。

  出海是必由之路

  醫療政策持續鼓勵產業創新、器械出海。工信部、國家衛健委2023年12月28日在北京聯合召開推進醫療裝備發展應用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強調繼續支持醫療創新、共同推動優秀醫療裝備“走出去”。

  可以看到的是,“走出去”和出海已成為監管層和產業界的共識,諸多中國醫療器械公司都“摩拳擦掌”征戰海外市場。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也并不復雜:海外市場規模更大,利潤率也更高。

  以新產業所在的體外診斷行業為例,根據Kalorama Information報告,2022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預計超1274億美元;從全球體外診斷業務發展情況來看,北美、西歐等地區是體外診斷的主要市場,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雖然增長迅猛,但規模仍無法與發達地區匹敵。

  事實上,未來新產業的增長空間也正在于此,即國內市場的進口替代和廣闊的海外市場。張蕾表示,目前全球體外診斷行業規模接近8000億元,但在整個體外診斷市場構成中,中國市場目前占比還不到20%。因此,張蕾指出,其實體外診斷市場的潛力是在海外。

  邁瑞醫療也指出,長期來看,由于邁瑞已布局的產品在海外的可及市場空間已經達到了4500億元,其金額數倍于國內的可及市場空間,但2022年公司在海外的收入還不到120億元,市占率不到3%。為了落實公司全球化發展的戰略規劃,公司在海外市場將持續通過內部投資和外部并購相結合的方式完善一系列本地化能力建設,加速歐美和發展中國家高端客戶的突破進程,以此保障海外市場長期穩定快速增長。

  深圳另外一家醫療器械企業負責人也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雖然目前我們主要投放的還是海外新興市場,因為相比海外巨頭,我們價格有優勢,方向也主要是替代他們的產品。但歐美市場對我們的未來有著戰略意義,我們目前也正在歐洲大舉布局、拿證,希望能夠打入這一市場。”

  上述負責人坦言,由于公司在海外市場采取的是直銷模式,產品毛利率也比國內更高。“為什么我們要去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拿證,要去歐洲做市場準入,要去那邊做產學研,這都是因為出海的利潤更高。我們有信心去征服這些高端市場。”

  浙商證券的數據也顯示,從成長驅動力來看,海外拓展成為企業重要的發展方向。2020年~2022年間受全球新冠病毒檢測及防護用品需求拉動,我國A股醫療器械相關企業迎來重要的出海發展機遇,海外收入規模從2018年的257億元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1081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43.2%,海外收入占比由22%提升至34.1%。

  要做好“持久戰”準備

  “醫療器械是一個具有中國工程師紅利和中國制造能力優勢的領域,因為它的創新跟創新藥開‘盲盒’不一樣。醫療器械中有很多微創新和不斷的流程迭代、技術平臺升級等,它的研發失敗風險比較低。與此同時,如果能把技術做好,它的議價能力也比較強。因此,醫療器械我們主要看好兩點,一是國產企業進口替代,因為目前部分國產產品性價比高,而且技術上媲美甚至超過進口企業。二是國內企業出海,目前在醫療器械領域,不僅有一些國內巨頭,而且也出現很多‘小而美’的公司,它們都能在海外市場找到自己的市場機會。”深圳一家公募基金研究員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整體來看,目前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的出海之路相比其他醫療板塊更順暢,這主要得益于國內企業技術快速進步和高密度創新,同時依托于中國優秀的制造能力,性價比極高。

  “其實我們大部分的產品是先在海外市場亮相,然后再在國內獲證上市,這種模式可以幫助我們積累國際經驗,更好打開國內市場。”龍小燕說。

  大趨勢機遇無限,但中國醫療器械企業的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前述深圳一家醫療器械企業負責人則指出,目前出海遇到的主要難題還是在品牌建設、渠道建設、客戶認可度以及對當地法律法規熟悉程度。“作為一家中國企業出海,要想取得當地客戶的認可并不容易,因為沒有品牌知名度,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對此,張蕾也坦言,由于海外業務比較特殊,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走出去一開始要進行渠道建設,還要完成當地市場的產品注冊,這一周期是非常長的,比國內要長很多。在海外業務開展之初,可能3~5年是完全沒有收入的,屬于純投入。我們是從2010年就堅定要做海外市場,2023年海外業務的快速增長跟我們之前做了十幾年的持續投入是有很強的相關性。”

  “在跟國際巨頭競爭的過程中,國內企業必須要有差異化,同時在常規項目上的性能也要相當,還要比它有成本優勢,這樣在市場拓展的過程中,就會有比較好的競爭優勢。”張蕾說。

  不難發現,在揚帆出海這條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上,國際醫療市場空間廣闊,國內企業的海外業務仍有廣闊發展空間。疊加近年來政府大力實施的一系列開放戰略,鼓勵企業“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成功出海的醫療器械企業正如泉涌一般不斷出現。

關鍵詞標簽 / keyword tag

返回列表